新闻动态
“微软蓝屏”事件:软件安全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来源: | 作者:望安科技 | 发布时间: 36天前 | 174 次浏览 | 分享到:


软件漏洞识别不及时

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若未能及时跟踪最新的安全漏洞信息或缺乏有效的自动化扫描工具,将导致已知漏洞长时间存在于系统中,增加被攻击的风险。。

软件供应链风险识别不足:

对第三方组件和库的安全性评估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恶意代码或未修复漏洞,使软件供应链成为安全威胁的薄弱环节。

软件补丁管理不规范

缺乏系统的补丁管理机制,可能导致关键补丁未及时部署,延长了漏洞暴露时间,增加安全风险。

软件配置安全性不足:

软件安装及配置过程中未遵循最佳安全实践,如默认设置未更改、不必要的服务未禁用等,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应用层监测不足:

缺乏对应用层行为的实时监控与异常检测,难以及时发现并响应恶意访问、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软件日志管理不规范:

日志记录不完整、未加密存储或未及时审计,导致在发生安全事件时无法追踪溯源,影响事件响应和后续分析。

软件安全事件响应速度慢

缺乏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或团队成员间协作不畅,导致安全事件处理不及时,扩大了损失范围。

软件应急备份恢复能力不足:

未建立完善的备份恢复策略,或备份数据不完整、测试不充分,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件,难以迅速恢复业务运行。

软件安全事件后缺乏深入分析:

安全事件处理完成后,未进行深入的安全漏洞分析和原因追溯,未能从中吸取教训,优化安全防护措施。

软件安全改进措施执行不力

尽管识别了安全问题和改进建议,但由于资源不足、优先级设定不当或执行力不强,改进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02

 探索治理软件安全的中国方案

2018年10月,国家发布了GB/T 36637-2018《信息安全技术ICT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指南》,为ICT(信息通信技术)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2024年4月,国内首个针对软件供应链安全的国家标准GB/T 43698《网络安全技术 软件供应链安全要求》出台,规定了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和供需双方的组织管理和供应活动管理安全要求,同期发布的另一国标GB/T 43848-2024《网络安全技术 软件产品开源代码安全评价方法》,旨在规范软件产品中的开源代码成分安全评价要素和评价流程,两项国标均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图:软件供应链安全保护框架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GB/T 43698-2024《网络安全技术 软件供应链安全要求》的发布,无疑为我国网络安全能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心剂,它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升级,更是安全意识与管理实践的全面革新。信息风险管控专家强调,通过开展软件供应链风险管理,共同推动我国软件安全管理水平迈向新的高度,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NEWS